索 引 號 | 640324001/2023-00029 | 發文時間 | 2023-01-29 |
發布機構 | 同心縣政府辦公室 | 文 號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有效性 | 有效 |
標 題: | 同心縣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
——2022年12月13日在同心縣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政府縣長楊春燕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極不平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下,在區市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32萬同心兒女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成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成功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成功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如期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經濟社會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局面。全年地區生產總值138.46億元,增長4.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9%;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62億元、增長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2億元、增長18.3%;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0879元、13631元,增長6.3%、7.7%。
這一年,項目建設行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全年實施125個重點項目,桃山綜合物流園、中核17萬千瓦光伏發電、粵盛光伏治沙復合發電3個自治區級重點項目,同心中學分校、順博光伏等8個市級重點項目高效推進;英利光伏組件等94個項目建成投運。全年上爭項目資金50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5億元。出臺《項目建設管理辦法》,實現前期謀劃實、中期建設快、后期驗收嚴,高質量發展機制更加健全、支撐更加強勁。
這一年,產業提質行動邁出轉型升級新步伐。大力發展“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加速產業轉型升級。農業提檔增效,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優質糧食工程成效顯著。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23萬頭、250萬只;新增高效節水1.5萬畝,建成8個萬畝特色種植基地,枸杞、釀酒葡萄、紅蔥等特色產業質效穩步提升,山區寬覆膜節水抗旱技術試驗取得成功,下馬關馬鈴薯種植基地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種子質量試點示范基地。農業總產值達到50億元。工業提質擴量,中核同心泉眼儲能電站于12月7日成功并網,是寧夏首個建成投運的電網側大型共享儲能項目,全縣新能源裝機總容量達到336萬千瓦;韋州礦區規劃環評獲批,總規修編加快推進,韋二煤礦南井正式投產,產能達到100萬噸;上能電氣、英利能源投產達效,銀山能源、豪龍建材快速發展,工業經濟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服務業提速升級,培育限上服務業企業7家;成功舉辦“相約同心??樂享生活”等消費經貿促進活動80余場次,實現銷售額2億元以上;打造“寧莆同購”電商城,電商交易額突破3億元;文冠果花節、葡萄酒基地山地自行車賽等品牌活動,串起“一心、兩縱、三橫”旅游線路,旅游業綜合收入突破千萬元。
這一年,城市更新行動彰顯宜居宜業新形象。新建市政道路7公里、公廁6座、垃圾中轉站9處,更新“四類管線”21.2公里,城市面貌大為改善;提升團結廣場,建成新華廣場等5個小微綠地公園,配套多功能運動場2個、健身步道4公里,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改造老舊小區10.2萬平方米,開發房地產25.3萬平方米,銷售33.1萬平方米,合理滿足群眾住房剛需;開工建設景秀花園住宅小區9.31萬平方米,徹底解決635戶拆遷戶急難愁盼問題,讓“居者優其屋”。完成停車場、公廁、公園廣場、污水處理、園林綠化等公共產品供給特許經營權改革,有效解決了“三難”問題;規范城鄉綜合執法,城市管理措施更加精細。
這一年,鄉村建設行動展現鄉村振興新容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編制完成8個村莊規劃,開工建設下馬關、預旺2個高標準重點小城鎮、24個高質量美麗宜居村莊。改擴建G344、S310、S103線,提標改造農村道路94公里,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公示名單。建設5G基站44座,改造供電線路138公里、抗震宜居房1141戶,加固生態移民房2352棟,自來水入戶率、水質達標率分別達到99.5%、100%。完成9個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改造農村戶廁4000戶,完成村莊綠化7120畝,實現了行政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
這一年,綠色環保行動繪制生態建設新畫卷。扎實推進羅山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清水河流域綜合治理,實施綠化項目17個,完成營造林10.5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12%。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中央、自治區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清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8%;污水排放、入黃水質、人飲水質穩定達標;中水回用600萬立方米,利用率達90%;人工濕地既是“城市綠肺”,又是休閑勝地,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雙贏。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用殘膜回收利用率達90%以上;建成161個垃圾分揀站,縣城和中心集鎮垃圾分類回收有序推進;實施清潔取暖1.8萬戶,新能源交易電量達到7430萬千瓦時,減少煤耗2.5萬噸、碳排放6.75萬噸,綠色發展底蘊更深厚。
這一年,文化繁榮行動厚植精神文明新風尚。改造提升紅軍西征紀念館,建設城市書屋2座,升級預旺、張家塬文化站,提升6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推出《同心小調》《同心花兒》等各類文創產品200余種,《干親》《家》等微電影在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播報,文化活動120余場次。以東道主身份舉辦第七屆陜甘寧革命老區青少年足球聯賽,在全區農民籃球爭霸賽上一舉奪冠。廣電惠民工程惠及21個移民村2.2萬戶群眾,黨的政策直達尋常百姓家。精神文明結碩果,拜孝忠榮登“中國好人榜”,田彥蘭被評為全國文旅系統先進工作者、提名中國非遺年度人物,“薪火相傳”老干部宣講團成員楊軍榮獲2022年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年內創建區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63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果不斷鞏固提升。
這一年,福祉增進行動提升人民生活新品質。常態化開展“四查四補”,“三類”監測對象風險消除24戶82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3834元,增長16.3%,14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超過10萬元。新增就業1846人,勞動力轉移就業8.9萬人次,實現收入16.5億元;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3.02億元,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600元、960元。解決幸福、利民等6個社區辦公場所,124件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提案和9件民生實事高質量辦結。投資7.6億元,開工建設第七中學、職業技術學校二期等22個項目,下大力氣解決16所學校消防問題;招聘教師446名,教師隊伍結構更加優化;大力推進“縣管校聘”改革,“陽光分班”被中國縣域經濟報典型報道。醫療健康總院實體化運行,下馬關醫院、中醫院門診樓項目有序推進,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三級乙等醫院。最值得點贊的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建成全區第一家縣級方艙醫院,率先建成縣級核酸檢測中心,調集一切資源力量打贏了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最大限度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這一年,社會治理行動共創安定和諧新局面。“六權”改革取得實質進展,首宗集體建設用地成功入市,排污權交易零突破,8項改革任務有序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收官,精細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等級降為C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矛盾糾紛化解率100%,駐法院訴前人民調解室和婚姻家事調解室的好做法在全區推廣。汪家塬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禁毒工作取得區級考評“七連冠”。刑事發案總量、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等大幅下降。人民防空、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扎實推進;統計服務成效顯著;氣象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工商聯獲評首批全國“五好”標桿縣級工商聯,退役軍人、地震、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工會、公積金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2022年取得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縣委堅強領導、總攬全局、科學謀劃的結果,是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有力監督、鼎力支持、全力參與的結果,更是全縣上下同心協力、精誠團結、負重拼搏的結果?!懊總€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見證同心奮進、參與同心建設、推動同心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較大不足:產業結構層次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統籌城鄉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加快,依法行政能力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制度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等等。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23年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2023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開局之年,是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實現經濟大躍升的關鍵之年??傮w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同心而團結奮斗。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全面完成區市下達的主要約束性指標。
(一)狠抓項目建設,推動經濟發展全面提速。落實“五個一”專班包抓機制,加快項目建設速度,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凝心聚力建項目,實施國電投儲能等128個總投資199.3億元重點建設項目,一季度開工77個、開工率達到60.2%,上半年開工率達到100%。建設大井溝、韋三煤礦,完成韋二煤礦產能核增,韋四、窯山煤礦完成詳勘,煤炭產能達到270萬噸。做好銀昆高速、西氣東輸等項目服務保障。上爭資金突破60億元。精準發力引項目,積極對接年產2GW單晶切片、儲能電池生產建設、年產15萬噸柔性支架建設等項目,力促龍源儲能電站、中核同心工業園區綠電園區等項目落地,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0億元。持續用力謀項目,緊盯黨的二十大重大戰略部署,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決策部署,加強研究、吃透政策,圍繞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教育醫療、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等領域,謀好一批投資額度大、帶動能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新項目,形成“開工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大干快上、熱火朝天的生動局面。
(二)狠抓鏈條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全面提檔。大力推行“鏈長+鏈主”工作機制,著力打造17條產業鏈。在“六新”產業上,編制完成“十四五”新能源發展規劃,開工建設菊花臺50萬千瓦光伏等11個新能源項目,清潔能源裝機總容量達到400萬千瓦以上,爭取我縣新能源開發納入到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寧夏騰格里沙漠東南部新能源大基地范圍內;實施同德愛心粗苯加工等4個項目,延伸選煤、煉焦等上下游產業鏈;開工建設圣雅戈二期等新材料項目;鞏固提升羊絨、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工業產值達120億元。在“六特”產業上,扎實推進“西節東用”工程,新增高效節水灌溉10萬畝;種植糧食125萬畝,發展設施農業3000畝;新建1個萬頭奶?;?,3個萬頭、5個千頭肉?;?,擴建5個萬只灘羊園區,飼養量分別穩定在1萬頭、25萬頭、250萬只;枸杞、葡萄酒、紅蔥、中藥材、文冠果等特色產業持續提升;建設區域牛羊交易和屠宰冷鏈深加工中心,儲備小麥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種養加”鏈條有效連接。農業增加值增長4.3%以上。在“六優”產業上,建成桃山綜合物流園、現代物流城,啟動預旺物流園建設,組建大貨車司機協會、物流協會,不斷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造以永安商貿綜合體、大華商業廣場、三水商業街為核心特色街區,爭取清水河市集項目,改造提升同心商城;創建放心消費示范單位500家,放心農貿市場5家,培育限上服務業企業6家,限上服務業企業達到24家;培育自治區級零售電商示范企業2家以上、重點電商平臺2個以上,網絡零售額增長15%以上;進一步健全吃住行游購娛要素,爭創全區全域旅游示范縣。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至41%以上。
(三)狠抓城市更新,推動縣城品質全面提升。改造老舊小區10萬平方米,開發房地產48萬平方米,銷售額增長6%。新建城市公廁及垃圾中轉站6座,實施豫海街、長征街雨污分流等市政設施項目,修繕路面、給排水管道等公用設施,推進天然氣利用,更新改造“四類管線”12公里,配齊水電氣暖等公用設施。提升改造鐵路平交道口路面30處,增設公交場站40處,優化公交運行線路,構建高效便捷通勤圈。打造東興街、東順路綠化節點,提升清水河縣城段綠化品質。建設豫海體育公園,幸福社區、平遠西路生態停車場,崇文、東順小微綠地,逐步消除城中村、改造城鄉結合部,根治“牛皮癬”。建設智慧城市平臺,全面推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優化小區物業服務,規范停車場管理、公租房租賃秩序,提高公共資源使用效率。深化跨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實現城市管理精細化。創建國家園林城市。涵養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美好城市品質。
(四)狠抓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全面提標。堅持固根基、揚優勢,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推進鄉村建設,申報韋州重點小城鎮項目,繼續實施預旺、下馬關重點小城鎮,建設甘溝、惠安美麗宜居村莊,完成4個傳統村落保護。實施污水處理項目6個,改造農村戶廁4000戶、公廁24座、抗震宜居房800戶。新建續建國省干線87公里,提標改造農村公路90公里、供電線路55公里,實施互聯網+城鄉供水項目、3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8個防洪排澇工程,加快水電路氣訊網等基礎設施進度。整治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讓鄉村更凈更綠更亮更美。提高群眾收入,深化閩寧協作、拓寬央企幫扶、抓好駐村幫扶,扎實開展“百企興百村”行動,70%行政村集體收入超過20萬元。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開展好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工作,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增強群眾內生發展動力,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7%。改進鄉村治理,健全基層治理網格化管理體系,末端管理、源頭治理并舉。堅持自治強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發揮好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村民議事會、村民監事會等組織作用,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積極開展志愿服務,培育崇德向善文明風尚。
(五)狠抓綠色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全面提質。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縣。把屏障筑牢。協同推進“一河一山”系統保護綜合治理,完成生態治理、沙化治理、草原生態保護修復6.8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6平方公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荒山檸條種植1萬畝、未成林撫育提升及退化林改造7.87萬畝,環村莊綠化改造1000畝,種植庭院經濟林15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3%。把治理抓緊。推廣清潔取暖1萬戶,空氣優良率達到87%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實施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成建筑垃圾綜合處理利用中心,提高垃圾分類回收、無害化處理水平;扎實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創建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示范縣。把機制健全。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系建設,強化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效銜接,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偷牧放牧、濫采亂挖等行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全方位開展節水、節電、節能、節地等行動,讓勤儉節約、綠色出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成為習慣。把綠能用好。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提高清潔能源就近就地消納能力,力爭清潔能源交易電量1億千瓦時以上,消費占比20%以上。源網荷儲一體推進,創建綠電園區,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發展。實施地熱+PVT零碳熱電冷三聯示范推廣項目,打造旱天嶺零碳示范村;協同推進降碳、增綠、減污,減少煤耗3萬噸、碳排放7萬噸,在吳忠市加快建設綠色發展先行市中展現同心擔當。
(六)狠抓福祉增進,推動社會事業全面提量。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用心用力用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第七中學、同心中學分校、職業技術學校二期投入使用,擴建第一幼兒園,新建第二小學教學樓、職業技術學校實訓樓等13個項目;做好與銀川一中、陜師大、莆田一中結對幫扶工作,多渠道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四有”好老師隊伍;落實高考改革各項政策,提高高考上線率,創建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學前教育普惠縣。推進健康同心建設,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新十條”,抓緊完成方艙醫院升級改造亞定點醫院,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全面完成老年人群疫苗接種,守好疫情防線;中醫院門診樓建成投運,下馬關分院加快建設,改擴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升鄉鎮衛生院,積極爭取疾控中心綜合樓項目;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同心縣第四屆運動會,備戰自治區全運會,創建全國衛生縣和自治區健康縣。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實施就業促進行動,購買公益性崗位500個,新增城鎮就業1400人、轉移勞動力9萬人以上,收入達到17億元。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政策,穩步推進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提檔。辦好10件民生實事。
(七)狠抓傳承發展,推動文化惠民全面提高。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讓文物煥彩,完成康濟寺塔遺址公園、古城墻保護修繕等工程,實施紅軍西征紀念園周邊改造提升、5處紅軍西征舊址修復等項目,爭取實施預旺西征紅軍將領紀念廣場、“抗戰之聲”拍攝地遺址紀念公園等項目,把預旺打造成紅色小鎮,擦亮“紅色同心·魅力旱塬”名片。讓文化添彩,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群眾性文化活動支持機制,打造“書香同心”“最美文化志愿者”等文化品牌。支持民間特色文化作品創作和產品研發,增加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完善文藝創作引導激勵機制,培育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加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讓文明出彩,發揮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和文明素養提升行動,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落實落細。
(八)狠抓科技創新,推動改革開放全面提效。以改革創新解難題、促發展。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高R&D經費投入強度,年內培育“專精特新”企業10家、企業研發中心3-5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家。堅持深化改革,扎實推進“六權”改革,排污權交易常態化,全面實現有償使用;用水權改革在節水增效上下功夫;山林權應確盡確;完成不動產確權2萬戶,推行彈性供地、標準地出讓;抓好用能權、碳排放權改革。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網上可辦事項超過96%。深入推進“縣管校聘”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開展疾控體系改革,完成城投、農投國有企業改革,不斷向改革要活力。堅持引才聚智,優化人才引進支持政策,用好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等平臺,全職引進頂尖、領軍和高端人才15名以上,新增國家和自治區級引才計劃人才8名、新引進碩博人才20名、大學生2000名;鼓勵“土專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
(九)狠抓平安建設,推動社會治理全面提級。共建共治共享,提升社會治理效能。防范重大風險,深入實施推進宗教中國化“五正工程”,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違法宗教活動。積極穩妥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創建全區信用示范縣。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安全。做好“六穩”“六?!惫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推進示范創建,以“5585”創建模式為牽引,持續深化“細胞工程”,著力構筑精神相依、人心歸聚的共有精神家園,全力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縣。強化社會治理,一體化推進鄉村社區宗教校園企業社團治理,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穩步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鞏固和深化“雙創雙建”成果。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建設法治政府,做好“八五”普法,提升全民法治素養,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強化法治培訓,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推動工作,讓法治環境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
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為政之要,重在力行,貴在擔當。我們將堅決把握時代新要求,找準發展新坐標,順應群眾新期待,全力打造人民放心、人民滿意的人民政府。
保持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衷心擁護“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始終把忠誠核心、擁護核心、跟隨核心、捍衛核心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始終不渝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堅決做到總書記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
保持團結奮斗的政治本色。聚焦黨的本質要求,聚焦急難險重任務,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把人民群眾最廣泛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引導全縣上下進一步堅定共迎挑戰的信心,凝聚共謀發展的共識,形成黨群一心、同責共擔、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大好局面,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保持實干擔當的政治標準。把實干擔當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健全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提升抓落實的能力本領,改進抓落實的工作作風,實干實干再實干,落實落實再落實,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說干就干、干就干好,拿出敢為善成的闖勁、甩開膀子的干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狠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蹚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保持風清氣正的政治要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同心發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到老百姓最急盼的地方,以政府“緊日子”換取市場主體“穩日子”、人民群眾“好日子”。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著力營造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政商親清、社會清朗的高質量發展環境。
各位代表,使命在肩、號令已響。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同心作出更大貢獻。
名 詞 解 釋
1.“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六新”——新型材料、清潔能源、裝備制造、數字信息、現代化工、輕工紡織;“六特”——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灘羊、冷涼蔬菜;“六優”——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健康養老、電子商務、會展博覽。
2..“一心、兩縱、三橫”:“一心”指以紅軍西征紀念園為核心;“兩縱”指串聯韋州古城、下馬關古城、預旺紅色小城鎮、張家塬折腰溝村,串聯王團北堡子;“三橫”指以同預公路為軸,打造天臺山景區營造林、經果林生態旅游連接線;以王預公路為軸,打造王團北堡子、預旺紅色小城鎮紅色旅游連接線;以省道103線為軸,打造摩托拉力賽、山地越野賽等為帶動的賽事運動連接線。
3.“四好農村路”:指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的農村公路。
4.四查四補:查損補失、查漏補缺、查短補齊、查弱補強。
5.“五個一”專班包抓機制:一個項目、一位責任領導、一個工作專班、一名具體責任人、一張推進圖表。
6.“六權”改革: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用能權、碳排放權。
7.“四有”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8.“專精特新”企業:指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特征。
9.“五正工程”:指推進宗教中國化正信、正身、正行、正路、正基。
10.“5585”:指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著增強等“五大目標”,實施黨員干部培元固本等“五大工程”,開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等“八大行動”,健全組織領導、考核評價等“五項機制”。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